首页成语词典气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气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hòng qì xùn míng重气徇命重视义气,慕求声名。南朝 梁 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命,四豪莫及。”
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气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xīn píng qì hé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shén qīng qì lǎng神清气朗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
chuàn tōng yī qì串通一气串通:互相勾结。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shǐ xìng bàng qì使性傍气见“使性谤气”。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下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
zhǎng bié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qì guàn cháng hóng气贯长虹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bǐng qì shè xī屏气慑息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唐 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rén qióng qì duǎn人穷气短指穷人说话没有底气。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俗话说:人穷气短。”
fù qì hán líng负气含灵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清·陈维崧《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感切同雠;负气含灵,无非共愤。”
cháng xū duǎn qì长嘘短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tóng qì lián zhī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yòu jūn xí qì右军习气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清·宋曹《书法约言》:“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bǐng qì bù xī屏气不息屏气:抑制呼吸。闭住气不呼吸,形容敬谨畏惧的样子。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
lián zhī tóng qì连枝同气《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tǔ qì yáng méi吐气扬眉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bù chéng qì hòu不成气候指单个、局部或孤立事物不能形成大的环境。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毕竟还是不成气候。”
shàn qì yíng rén善气迎人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qì kè dǒu niú气克斗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千金记 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气克斗牛,怎肯与他年少成仇。”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精神郁结劳悴。清·薛福成《选举论下》:“厥后果迭充主考、学政,终以神郁气悴得疾遽殒。”
zhì qì yǎng shēng治气养生治气:修养气度。指修养精神,保养身体。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xǐ zé qì huǎn喜则气缓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qì dù bù fán气度不凡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jū yí qì,yǎng yí tǐ居移气,养移体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qì mǎn zhì jiāo气满志骄见“气充志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幽州。”
chén bù zhù qì沉不住气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qì chōng xiāo hàn气冲霄汉气:指精神;勇气;霄汉:指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现也形容无畏的革命精神。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有那吐虹霓志气冲霄汉。”
bīng xiāo qì huà冰消气化形容事物消失化解,不复存在。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洋洋见“意气扬扬”。清·石玉昆《小五义》第85回:“见其夫为晏子赶车,拥盖策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qì tūn yǔ zhòu气吞宇宙犹气吞山河。《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李太原喘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
xīn fú qì cū心浮气粗见“心粗气浮”。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fēng chéng jiàn qì丰城剑气丰城:古地名。比喻有宝剑的地方。《晋书·张华传》:“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hóu cháng qì duǎn喉长气短比喻事情麻烦、费劲。
xiù jiāo shì qì虚骄恃气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凭着意气。虚浮骄矜,意气用事。《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liǎn róng xī qì敛容息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息:停止。正容屏气,形容神情严肃庄重。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3回:“面上尚微有笑容,及至到公堂,他才敛容息气。”
fù cái rèn qì负材任气见“负才任气”。《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yī qì hún chéng一气浑成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谓同门兄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shuāng qì héng qiū霜气横秋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活气阴阳怪气的声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鹊噪檐前不肯休,死声活气没来由。”
qì yì xiāng tóu气谊相投见“气义相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qì shì xūn zhuó气势熏灼熏灼:烟熏火烤。形容气势威猛。《清史稿·索额图等传论》:“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
yī mài tóng qì一脉同气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fēn xíng gòng qì分形共气见“分形同气”。《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lǎo qì héng qiū老气横秋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shū cái shàng qì疏财尚气疏:分;气:义气。散财给人,崇尚义气。指为人慷慨重义。宋·沈俶《谐史·戴献可仆》:“四明戴献可者,疏财尚气,喜从贤士大夫游处,而家世雄于财。”
yí shén yǎng qì颐神养气犹言颐神养性。金·马钰《满庭芳》词:“蓬头垢面,秘奥埋名。颐神养气忘形。”
tóng qì lián gēn同气连根同气: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xīn cū qì fú心粗气浮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shèng qì lín rén盛气临人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宋·楼钥《汪公行状》:“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婛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
xīn píng qì dìng心平气定心气平定,没有杂念。三国·魏·阮籍《乐论》:“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yī sī liǎng qì一丝两气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diāo shēng làng qì刁声浪气形容说话装腔作势,语调轻浮。
zhòng qì qīng mìng重气轻命同“重义轻生”。三国·魏·曹植《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
dí lì jiǎo qì敌力角气以力气相斗。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qì rěn shēng tūn气忍声吞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wǔ líng háo qì五陵豪气谓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元·无名氏《王粲登楼》第三折:“我怎肯与鸟兽同群,豺狼作伴,儿曹同辈,兀的不屈沉杀五陵豪气。”
xiǎo jiā zi qì小家子气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办得不露火势,也不露小家子气。”
yǒu qì wú lì有气无力气:气息;声音;力:力气;精神。形容气力衰弱;精神疲惫;有时形容做事没有劲头。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péi shēn xià qì赔身下气谦躬屈节,低声下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sì shí zhī qì四时之气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shén liú qì chàng神流气鬯精神气息流畅通达。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一问》:“夫弈叶承平,法守已定,庶事循习,玩猲易生,而君臣之相与如此,是以神流气鬯,天地太和。”
cū shēng cū qì粗声粗气指人说话嗓门很粗。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1回:“用枪指着他,粗声粗气地说:‘狗汉奸,你糟害老百姓,杀咱八路军,咱们县上批准了,今天执行你。’”
qì mǎn zhì dé气满志得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xuān áng qì yǔ轩昂气宇形容人气度不凡。亦作“气宇轩昂”。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一个个前撮后拥,看见他呵,是好个轩昂气宇。”
qì shù yǐ shuāi气数已衰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
sǐ yàng huó qì死样活气形容没有生气。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qì jié shēng sī气竭声澌见“气竭声嘶”。《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qì ruò shēng sī气弱声嘶弱:微弱;嘶:声音沙哑。气息微弱,声音沙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宝玉生来未经过这样苦楚,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还乱嚷乱哭,后来渐渐气弱声嘶,哽咽不出。”
guāi qì zhì lì,hé qì zhì xiáng乖气致戾,和气致祥乖:不和谐;戾:罪。指不和招致祸患,和睦带来吉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想到这里,就令人不能不信‘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这句话了。”
fù qì dǒu hěn负气斗狠负气:赌气;斗狠:发狠。恃其意气,发狠而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shēn yuān tǔ qì申冤吐气洗雪冤屈,发泄怨恨。
qiū gāo qì sù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宋 张抡《醉落魄 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shǎo qì wú lì少气无力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那女儿认得他父亲的声音,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道:‘爹爹,我在这里哩。’”
hào rán zhī qì浩然之气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qì ào xīn gāo气傲心高傲:骄傲,轻慢。志气十分高傲。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
héng méi tǔ qì横眉吐气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五代 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yǒu shēng wú qì有声无气①形容人气息奄奄。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王禄多说了几句话,渐渐有声无气,挨到黄昏,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fēn xíng tóng qì分形同气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sì shí qì bèi四时气备四时: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shǐ jiǔ zhàng qì使酒仗气使:放任;仗:凭借,倚仗。指任性发酒疯。《南史·沈庆之传》:“昭略字茂隆,性狂俊,不事公卿,使酒仗气,无所推下。”
zǐ qì dōng lái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汉 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hào rán zhèng qì浩然正气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shén duǎn qì fú神短气浮谓心性浅薄浮躁。明·高攀龙《困学记》:“学者神短气浮,便须数十年静力,方得厚聚深培。”
qì jué quán dá气决泉达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qì tūn hé shān气吞河山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
fèn qì tián yīng愤气填膺填:填塞;膺:胸。愤怒之气充满胸膛。形容十分气愤。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qì tūn hóng ní气吞虹霓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jiàng xīn xià qì降心下气虚心下气。清·陈天华《警世钟》:“降心下气,和那平民党维新党,同心同德,不分畛域,共图抵制外国,一切大祸可免。”
zhì qì líng yún志气凌云凌云:直上云霄。志气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远、意气豪壮。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
yì qì xuān áng意气轩昂精神和气概都很高昂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我见这人身虽寒俭,意气轩昂,模样又好。”
liǎn shēng bǐng qì敛声屏气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
rǔ shēng rǔ qì乳声乳气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qì zhuàng shān hé气壮山河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dàng qì huí cháng荡气回肠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shǐ xìng bàng qì使性谤气亦作“使性傍气”。亦作“使性掼气”。发脾气;撒气。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这玉簪又气不愤,使性谤气,牵家打伙,在厨房内打小鸾,骂兰香。”
hāi shēng tàn qì咳声叹气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shén qīng qì mào神清气茂谓心神清朗,资质秀美。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荐士表》:“窃见秘书丞琅玡臣王暕,年二十一,字思晦,七叶重光,海内冠冕。神清气茂,允迪中和。”
qì shù yǐ jìn气数已尽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聂绀弩《论<封神榜>》:“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