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取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取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gè qǔ suǒ cháng各取所长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qiān qí qǔ jiàng搴旗取将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吴子 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ē ǎn qǔ róng阿匼取容阿匼:一味迎合的样子。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新唐书 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
zuàn suì qǔ huǒ钻燧取火燧:火石。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huǒ zhōng qǔ lì火中取栗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qí kāi qǔ shèng旗开取胜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虎旅醒醒士气盈,旗开取胜虏尘清。”
zì qǔ jiù lì自取咎戾指自招罪过。同“自取罪戾”。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yī jiè bù qǔ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qǔ zhū gōng zhōng取诸宫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chéng rén qǔ yì成仁取义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ē yú qǔ róng阿谀取容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qiáng qǔ háo duó强取豪夺凭强力或权势夺取。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强取豪夺。’谢庆元嘶声地说。”
shì shēng qǔ yì释生取义犹言舍生取义。\"\"\"《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zé yōu lù qǔ择优录取择:选择;录取:任用。选择优秀的录用。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shā jī qǔ luǎn杀鸡取卵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bào qǔ háo duó暴取豪夺豪:强横。用暴力劫夺。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záo zhù qǔ shū凿柱取书谓秉承先人的遗训。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qǔ qīng pì bái取青媲白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
qiú róng qǔ mèi求容取媚媚:谄媚。谄媚讨好。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
huá shì qǔ míng哗世取名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zhà qǔ háo duó诈取豪夺用欺骗的手段或武力夺取。茅盾《路》:“暑假以后他自己的吃饭问题还不知道着落在何处,胁肩谄笑是不屑,诈取豪夺又不能。”
zhǐ zhǎng kě qǔ指掌可取掌:手掌。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huá zhòng qǔ chǒng哗众取宠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qǔ luàn cún wáng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táo shā qǔ jīn淘沙取金淘金。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任人如市瓜》:“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huá shì qǔ chǒng哗世取宠犹言哗众取宠。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záo kōng qǔ bàn凿空取办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义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gǒng shǒu ér qǔ拱手而取拱手:两手合抱在胸前。指取来毫不费力。汉·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tōu jiān qǔ qiǎo偷奸取巧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不付出力气而得到好处。
qǔ zhī bù jié取之不竭竭:完。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每天都有千万样新事体出来,我们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的。”
yǐ yán qǔ rén以言取人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bù ji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宋 苏轼《东坡集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yù qǔ gū yǔ欲取姑与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得暂且先给他。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ē yì qǔ róng阿意取容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别人的欢心。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南史 孝义传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shā jī qǔ dàn杀鸡取蛋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日本人为了掠夺富矿,采用杀鸡取蛋的办法,到处乱采乱掘。”
qiāo gǔ qǔ suǐ敲骨取髓敲碎骨头,取出骨髓。①禅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②比喻残酷地剥削。亦作“敲骨吸髓”、“刮骨吸髓”、“敲脂吸髓”、“槌骨沥髓”、“吸髓吮脂”。
yú làn qǔ wáng鱼烂取亡见“鱼烂而亡”。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而鱼烂取亡之气象,犹岌岌不可终日也。”
qì xiá qǔ yòng弃瑕取用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汉 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取用。”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yù qǔ gū yǔ欲取姑予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zhàn shèng gōng qǔ战胜攻取战必胜,攻必取。指谋略高,战斗力强。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操大国之势,征强兵伐诸侯,战胜攻取,利尽归于陶,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
chí lù qǔ róng持禄取容持:拿;禄:薪俸;取容:取悦。指为保住职位而去取悦别人。宋·秦观《李固论》:“其大臣如张禹、孔光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yǐ róng qǔ rén以容取人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qǔ fǎ hū shàng取法乎上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老舍《我怎样写火葬》:“假若文艺作品的目的只是为给人娱乐,那么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便根本不应存在。我们似应当‘取法乎上’吧?”
fēn wén wèi qǔ分文未取见“分文不取”。
chǎn yú qǔ róng谄谀取容谄谀:谄媚,阿谀;容:脸色。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以求得他们的欢喜。《史记 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wú lǐ qǔ nào无理取闹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tōu hé qǔ róng偷合取容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nào zhōng qǔ jìng闹中取静指在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清静的心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您会云雨闹中取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
qǔ jīng yòng hóng取精用弘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举如鸿毛,取如拾遗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rén qǔ wǒ yǔ人取我与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yú qǔ yú qiú予取予求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qǔ qīng fēi bái取青妃白见“取青媲白”。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后人只于全篇中争一联警拔,取青妃白,有句无章,所以去古日远。”
chū qí qǔ shèng出奇取胜见“出奇制胜”。《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
zhí yán qǔ huò直言取祸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zhuī huān qǔ lè追欢取乐犹言寻欢作乐。《宣和逸事》前集:“何况徽宗是个风流快活的官家,目见帝都景致,怎不追欢取乐。”
qǔ xìn yú mín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zì qǔ zuì lì自取罪戾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yī qǔ bì hán衣取蔽寒取:选取,采用;蔽:遮往。衣服只求抵御寒冷。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ē shùn qǔ róng阿顺取容阿:曲从,迎合。曲意顺从以博取他人的欢悦。《金史 本纪第六世宗》:“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意见“断章取义”。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fēn wén bù qǔ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zì qǔ qí yāng自取其殃自己招来祸事。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也终防别生事故,休迟缓自取其殃。”
zuān mù qǔ huǒ钻木取火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fǔ shí yǎng qǔ俯拾仰取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yī wú kě qǔ一无可取没有一点有用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háo gàn bào qǔ豪干暴取谓恃强夺取。明·何景明《内篇》:“治储之事,散有聚无,士需将征,豪干暴取,凶不改敛,贫不减费,权利而府怨是难之也。”
shě duǎn qǔ cháng舍短取长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tàn náng qǔ wù探囊取物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见物不取,失之千里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
qǔ ér dài zhī取而代之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miào yù qǔ pì妙喻取譬譬:比喻。用巧妙的比喻进行阐述。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只见颂久在讲坛上步来步去,妙喻取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shě shēng qǔ yì舍生取谊舍生:舍弃生命;取:求取。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亦道用兮。”
qǔ cháng bǔ duǎn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yīn dí qǔ zī因敌取资因:依,靠;资:财物,资用。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北史 燕凤传》:“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yuán hóu qǔ yuè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kāi kē qǔ shì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
qǔ cháng qì duǎn取长弃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并前人已传之业,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
shě shēng qǔ yì舍生取义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náng zhōng qǔ wù囊中取物囊:口袋。从口袋中取东西。比喻办事毫不费力就可以办到。《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bì shí yǎng qǔ俛拾仰取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qǔ qí jīng huá,qù qí zāo p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qiè yī qǔ wēn窃衣取温窃:偷取。比喻用不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益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tóu jī qǔ qiǎo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现指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想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陈毅《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中东》诗:“投机取巧最可耻。”
qǔ luàn wǔ wáng取乱侮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qǔ yù yǒu jié取予有节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淮南子·本经训》:“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shě shēn qǔ yì舍身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jiāng qǔ gù yǔ将取固予见“将夺固与”。《大宋宣和遗事》后集:“李纲辈勤王之师四集,且为将取固予之谋,才得许割三镇诏书,且班师退去。”
zuàn bīng qǔ huǒ钻冰取火见“钻冰求火”。《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qǔ mín yù guǎng取民愈广攫取民众的财货,劳力越多.。
yǐ mào qǔ rén以貌取人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qǔ sè ér gē取瑟而歌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néng jìn qǔ pì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àn láo qǔ chóu按劳取酬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领取报酬。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