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lǐ suǒ bù róng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许。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与八座论沙门敬事书>》:“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gè yǒu suǒ ài各有所爱爱:喜爱,爱好。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自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口味不可强求。”
wú suǒ bù kě无所不可没有什么不可的。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蚡事魏其无所不可。”
zhòng wàng suǒ guī众望所归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lóu táng guǎn suǒ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
bù zhī suǒ yǐ不知所以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xué fēi suǒ yòng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后汉书·张衡传》:“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xīn suǒ wèi wēi心所谓危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谓危,亦以告也。”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dé qí suǒ zāi得其所哉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xué wú suǒ yí学无所遗遗:遗漏。形容学识渊博,无所不知。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mò zhī suǒ wèi莫知所谓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zhǐ zhī qí rán,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liú lí shī suǒ流离失所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wú suǒ shì cóng无所适从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宋 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bù zhī suǒ cóng不知所从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bù zhī sǐ suǒ不知死所所:处所。不知道死在那里。宋·孔平仲《续世说·尤悔》:“庄宗迫之出站,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父子俱战没。”
wéi suǒ yù wéi为所欲为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rén xīn suǒ xiàng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旧唐书 隐太子建成传》:“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
wén suǒ bù wén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bù zhī suǒ zhōng不知所终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宋 洪迈《夷坚甲志 崔祖武》:“后归乡里,不知其所终。”
sī suǒ zhú zhī思所逐之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
jìn tuì wú suǒ进退无所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明·孔迩《云蕉馆纪谈》:“妇怀孕十月已足,适至万山之门首而产,时将夜半矣,进退无所,不得已就于门下,以手扳门环生一女子。”
xué fēi suǒ yòng,yòng fēi suǒ xué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指学和用脱节背离。《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wú suǒ jì dàn无所忌惮惮:怕。毫无顾忌,任意妄为。《南史·齐本纪下》:“自江祏、始安王遥光等诛后,无所忌惮,日夜于后堂戏马,鼓噪为乐。”
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智者所见略同智者:聪明有智慧的人;略:大致。指有见识者所持见解大致相同。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sǐ dé qí suǒ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yǒu suǒ zuò wéi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qián suǒ wèi wén前所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宋 周密《齐东野语 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mí zhī suǒ cuò靡知所措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
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gè qǔ suǒ xū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suǒ zài jiē shì所在皆是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宋 苏轼《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jìn qí suǒ cháng尽其所长尽:全部用出;长:特长,擅长。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北史·齐本纪上》:“每山园游宴,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dà shī suǒ wàng大失所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yòng fēi suǒ xué用非所学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zhòng suǒ zhōu zhī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宋 朱熹《朱子语类》:“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fěi yí suǒ sī匪夷所思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suǒ fèi bù zī所费不资不资:资财无法计算。靡费资财无数。《元史·泰定帝纪一》:“壬申,御史台臣言:‘廉访司莅军,非世祖旧制,贾胡鬻宝,西僧修佛事,所费不资,於国无益,并宜除罢。”
wú suǒ gù dàn无所顾惮见“无所顾忌”。《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
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见“见所未见”。汉·扬雄《法言·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fú xī huò suǒ fú,huò xī fú suǒ yǐ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zhōng xū suǒ wàng终虚所望最后使希望落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
wú suǒ kě fǒu无所可否不赞同也不反对。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wú suǒ bù zài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uī精诚所加,金石为亏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亏:毁坏。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zhòng suǒ zhān wàng众所瞻望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宋·蔡襄《答赵内翰书》:“足下语论,众所瞻望。”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jìn qí suǒ néng尽其所能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shǐ liào suǒ jí使料所及料:料想,估计;及:到。当初已经料想到的。《中国的西北角 成兰纪行一》:“人事的变化,往往非使料所及。”。
gè dé qí suǒ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gè jìn suǒ néng各尽所能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zài suǒ bù cí在所不辞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jiàn suǒ wèi jiàn见所未见见到从来未见到的。形容所见者颇为新奇。汉 扬雄《法言 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yī wú suǒ yǒu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duó rén suǒ hào夺人所好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wú suǒ shì shì无所事事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gè qǔ suǒ cháng各取所长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dà shì suǒ qū大势所趋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qián suǒ wèi yǒu前所未有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宋 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mò zhī suǒ cuò莫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ē qí suǒ hào阿其所好阿;循私;偏袒。迎合别人的心意;顺从他人的爱好;以向人讨好。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wú suǒ yòng xīn无所用心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错同“不知所措”。《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zhēng jié suǒ zài症结所在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tóu qí suǒ hào投其所好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wú suǒ bù wéi无所不为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ān yú suǒ xí安于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wú suǒ bù zhī无所不知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jí rén suǒ jí急人所急别人有困难时,设法给予帮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要讲急人之急,正该或多或少叫家人立刻拿出银子来,当面给了他,打发他走,何等爽快!”
suǒ xiàng pī mí所向披靡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梁书 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suí xīn suǒ yù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suǒ xiàng wú dí所向无敌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xíng suǒ wú shì行所无事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wú suǒ bù jí无所不及没有地方不能达到。《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rén suǒ gòng zhī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宋 朱熹《封建》:“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wàng hū suǒ yǐ忘乎所以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wú suǒ bù zhì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dá fēi suǒ wèn答非所问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zhòng wàng suǒ yī众望所依望:期望。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chàng suǒ yù yán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所欲言”。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wú suǒ bù bāo无所不包包:包容。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东汉 王充《论衡》:“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术,无所不包。”
lìng yǒu suǒ tú另有所图图:图谋。指有别的目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7章:“她到这县城的高中是另有所图的——说不定在这两年中,她能高攀一个条件好的男人。”
lǐ suǒ dāng rán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chǐ yǒu suǒ duǎn尺有所短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suǒ xiàng wú qián所向无前所指向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wú suǒ wèi jù无所畏惧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yī wú suǒ qǔ一无所取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ruò yǒu suǒ shī若有所失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