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利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ì hài jiù lì避害就利 |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 《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
xīng lì tì bì兴利剔弊 | 剔:剔除;弊:弊端,害处。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 |
gè yǒu lì bì各有利弊 | 各:各自;弊:害处。指事物的作用有好处也有坏处。 | 刘少奇《论党内斗争》:“这些办法,这些道路,对我们当时情况又各有利弊。” |
wéi hài jiù lì违害就利 | 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 《吴子·图国》:“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 |
qiú míng qiú lì求名求利 | 追求名利。 |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
míng lì shuāng shōu名利双收 | 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真是名利双收,再好没有。” |
zuò shōu yú lì坐收渔利 |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fù guì lì dá富贵利达 | 犹言功名利禄。 | 《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
lì chǐ néng yá利齿能牙 | 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
yīn shì lì dǎo因势利导 | 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lì yù xūn xīn利欲熏心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
biàn kǒu lì shé辩口利舌 |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tān lì wàng yì贪利忘义 |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
wéi lì shì qū惟利是趋 | 见“惟利是图”。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 |
nì ěr lì xíng逆耳利行 |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
yī běn wàn lì一本万利 | 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形容本钱少;利润大。 | 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
zhuī dāo zhī lì锥刀之利 |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 《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wō lì yíng míng蜗利蝇名 | 蜗牛角样的小利;苍蝇头般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金·王丹桂《春从天上来·赠首阳山李志朴》词:“既悟尘缘,罢爱海恩山,蜗利蝇名。” |
wēi pò lì yòu危迫利诱 | 用暴力压迫,用利益引诱。形容软硬兼施,企图使人服从。 | |
juān dī wēi lì涓滴微利 | 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 《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卷上:“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 |
yāo míng shè lì邀名射利 | 求取名利。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2卷:“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体,外乏筋肉。” |
lì chū yī kǒng利出一孔 |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 《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
tān fū xùn lì贪夫徇利 | 徇:通“殉”,以身从物。贪财的人为财利送命。形容人爱财如命。 | 元·揭傒斯《逸士徐君墓志铭》:“尝市大木筑室,将伐,贪夫徇利,造辞以争,因以让之,不以为弱。” |
yǒu bǎi hài ér wú yī lì有百害而无一利 | 百害:泛指许多坏处。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 | |
tān míng ài lì贪名爱利 | 贪图名位,喜好钱财。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 |
wú lì bù qǐ zǎo无利不起早 | 指有利可图就很早起来。比喻为了图利而从事某事。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zhēng míng zhú lì争名逐利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青衫记·华阴骑驴>》:“争名逐利,枉将人白日驰驱。” |
jí gōng jìn lì急公近利 | 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
yú rén dé lì渔人得利 | 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qū lì bì hài趋利避害 | 趋: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 | 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
sǔn jǐ lì wù损己利物 | 损:贬损;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别人。 | 《周书·孝义传序》:“则温枕扇席,无替于晨昏;损己利物,有助于名教。” |
sǔn jǐ lì rén损己利人 | 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 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
wú wǎng bù lì无往不利 | 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 | 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
tān fū xùn lì贪夫殉利 | 见“贪夫狥利”。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3回:“贪夫殉利,箪豆见色。春秋争弑,不顾骨肉。”” |
lì shēn huò sù利深祸速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yǒu míng yǒu lì有名有利 | 既有名誉又有利益。 | |
bó lì duō xiāo薄利多销 | 单个产品或商品赢利少,靠售出数量很大赚钱。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采取薄利多销、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一般略有补贴。” |
lì chǐ líng yá利齿伶牙 |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
míng jiāng lì suǒ名缰利索 | 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
jí gōng jìn lì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dì wú yí lì地无遗利 | 遗:遗留,遗漏。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 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
shī lì sù cān尸利素餐 | 尸:居位;尸利:受禄而不尽职;素餐:不劳而坐食。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孔丛子·论势》:“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
líng yá lì chǐ灵牙利齿 |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 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
wéi lì shì tú惟利是图 | 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
yǒu lì yǒu bì有利有弊 |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
yǒu hài wú lì有害无利 | 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 东汉·班固《汉书·吾丘寿王传》:“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 |
jì dé lì yì既得利益 | 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不准擅自变更。”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cóng zhōng yú lì从中渔利 |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
wēi míng bó lì微名薄利 | 指十分细微的名与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
yíng sī wǎng lì营私罔利 | 谓谋求私利。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大臣既以身许国,则但当计国民之利害,不当计一身之利害,营私罔利,固不可也。” |
jǐ zhí lì bìng掎摭利病 | 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坏。形容品评优劣好坏。 |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
hòu shēng lì yòng厚生利用 |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yú rén zhī lì渔人之利 |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
chéng bài lì dùn成败利钝 |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lì yòu wēi xié利诱威胁 | 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
míng jiāng lì suǒ名缰利锁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宋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shēng sè huò lì声色货利 |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 《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
rén yán lì pǔ仁言利溥 | 见“仁言利博”。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
fú guó lì mín福国利民 |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
lěi nòu zhī lì耒耨之利 | 耒耨:农具。比喻耕作所得的利益。 | 《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
háo mò zhī lì毫末之利 | 毫末:指细微。极小的利益。 | 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 |
chú hài xīng lì除害兴利 |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 《管子 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
dàn yǐ zhòng lì啖以重利 |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 《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
qiǎo yán lì kǒu巧言利口 |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
wú lì kě tú无利可图 | 图:谋取。没有利益可谋求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 |
yīn lì chéng biàn因利乘便 | 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 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ài rén lì wù爱人利物 |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
mài guó qiú lì卖国求利 | 见“卖国求荣”。 | 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三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
fú míng xū lì浮名虚利 |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若肯要灰心学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尘埃,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 |
xīng lì chú hài兴利除害 | 兴办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兴利除弊”、“除害兴利”、“兴利剔弊”。 |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
yāo lì dào míng要利盗名 | 要:通“邀”。用不正当的手段抢夺盗取名利。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奸济恶,皆学之力也。” |
zhú lì zhēng míng逐利争名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
kāi lì chú hài开利除害 | 犹言兴利除弊。 | 汉·贾谊《新书·立后义》:“而所以有天下者,以为天下开利除害,以义继之也。” |
zuò shōu qí lì坐收其利 | 坐:不动。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 |
chuī máo lì rèn吹毛利刃 |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 |
fèi wù lì yòng废物利用 | 废物:无用的东西。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可叹。” |
wēi xié lì yòu威胁利诱 |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胁利诱下,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鬼混下去。” |
shèng shuāi lì hài盛衰利害 | 兴盛、衰落、利益、损害,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
yíng míng wō lì蝇名蜗利 | 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
cùn lì bì dé寸利必得 |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
běn xiǎo lì wēi本小利微 |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
kǔ yào lì bìng苦药利病 |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
yǐ lì lěi xíng以利累形 |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
wō míng wēi lì蜗名微利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
lì bù kuī yì利不亏义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chū shī bù lì出师不利 |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 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gàn bā lì cuì干巴利脆 | 见“干巴利落”。 | |
yǐ lì xiàng qīng以利相倾 | 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
tān míng tú lì贪名图利 |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 | 明·徐元《八义记·婴投杵臼》:“贪名图利世间人,不修因果恁痴心。” |
zé lì xíng quán择利行权 | 权: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办法。指选择有利条件,采取应变措施。 | 《投笔肤谈·兵机》:“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而行权。” |
jiān jiǎ lì rèn坚甲利刃 | 见“坚甲利兵”。 |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
xīng lì jié yòng兴利节用 | 兴:兴办。兴办有利的事业,节约花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
fú míng bó lì浮名薄利 |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 宋 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
rè zhōng míng lì热中名利 |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 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
rén yán lì bó仁言利博 |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
lì shì sān bèi利市三倍 | 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 《易·说卦》:“为近利,市三倍。” |
wéi lì shì shì惟利是视 | 见“惟利是图”。 | 《晋书·温峤传》:“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 |
yú wēng dé lì渔翁得利 | 见“渔人得利”。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5回:“趁着潮州兵将赴调,我乘空袭了城池,岂不是渔翁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