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lián tiān zā dì连天匝地形容规模大,数量多。明·屠隆《彩毫记·归隐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构,连天匝地兵戈斗,真个是一往冥鸿不可求。”
bù mù zhī dì不牧之地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zhē dì gài tiān遮地盖天同“遮天盖地”。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pǔ tiān zā dì普天匝地满天遍地,普天下。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tiān gāo dì jiǒng天高地迥迥:远。形容极其高远。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juē tiān pū dì撅天扑地形容尽量搜括。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倈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róng xī zhī dì容膝之地形容居室的狭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gǎn tiān dì,dòng guǐ shén感天地,动鬼神感:感动。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向令风雅而不变,则诗为之道,狭隘而不及情,何以感天地而动鬼神乎?”
dì xiá mín chóu地狭人稠狭:窄小;稠:多而密。地域狭小,人口稠密。形容人口密集的地区或拥挤的场所郭沫若《苏联纪行》:“同进食堂进膳,今夜有舞会,地狭人稠,毫无虚席。”
tiān dì cháng jiǔ天地长久见“天长地久”。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hōng tiān liè dì轰天震地轰:带有巨大响声的爆炸崩裂。形容声威巨大。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只听得城隍庙里火炮齐鸣,轰天震地。”
píng dì bō lán平地波澜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dá dì zhī gēn达地知根比喻根底清楚、明白。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chéng tiān chì dì熯天炽地形容火势极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fēng bō píng dì风波平地风波:比喻事变。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明·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
chū yī tóu dì出一头地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hàn tiān dòng dì撼天动地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先生,你的宣言委实是撼天动地。”
kū tiān hǎn dì哭天喊地提高嗓门又哭又叫。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来,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纪却一声不哼。”
wú lì zhuī zhī dì无立锥之地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庄子 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 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yī guān sǎo dì衣冠扫地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wēi fēng sǎo dì威风扫地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赵树理《三里湾》:“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
bù qī dì xià不欺地下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hūn tiān àn dì昏天暗地见“昏天黑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bǔ tiān zhù dì补天柱地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南朝 梁 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gān xīn tú dì肝心涂地犹言肝脑涂地。唐·陈子昂《谢衣表》:“臣万死骷骨,垂配蒙荣,载战载殒,肝心涂地。”
hū tiān yào dì呼天钥地谓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yòng wǔ zhī dì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晋书 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属天,下不着地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bì shí dì jiè俛拾地芥比喻极易获得。
huí tiān zhuǎn dì回天转地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gǎn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感天地,泣鬼神感:感动;泣:哭泣。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谊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谊:情谊。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sǐ dì qiú shēng死地求生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新唐书·赵孇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
pī tiān gài dì劈天盖地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
tiān hūn dì cǎn天昏地惨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跼高天,蹐厚地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语出《诗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
huà dì chéng tú画地成图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yíng chǐ zhī dì盈尺之地盈:通“赢”,多出。直径有一尺多的地方。比喻地方很小。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hū tiān huàn dì呼天唤地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jú tiān jí dì局天蹐地局: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zhē tiān mí dì遮天迷地同“遮天盖地”。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六回:“风起处遮天迷地,火来时烟飞焰裹。”
sǐ xīn tà dì死心踏地见“死心塌地”。老舍《骆驼祥子》:“要不这么冤你一下,你怎么会死心踏地的点头呢?”
jiǔ shí dì yù酒食地狱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dì yuǎn shān xiǎn地远山险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pán gǔ kāi tiān dì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guǎng kuò tiān dì广阔天地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jú dì kòu tiān局地扣天见“局天扣地”。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纂熧礼启》:“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zhǐ tiān shuō dì指天说地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xūn tiān hè dì薰天赫地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jú dì yào tiān局地钥天惶恐不安貌。
tiān bēng dì tā天崩地塌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示例〗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塌一般。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tiān zhí dì zhí天值地值通常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jú tiān jí dì帡天极地谓包罗万象。
yì dì zé jiē rán易地则皆然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lì dì chéng fó立地成佛佛家劝善之语;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弃恶从善;立即可以成佛。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tiān zhī dì zhī天知地知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lì dì shū chú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zì tóu yú dì自投于地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顺归罪。”
jú tiān jí dì跼天蹐地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lì zhuī zhī dì立锥之地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tiān zhū dì miè天诛地灭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宋 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lì dì shū chú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jú tiān kòu dì局天扣地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gōng chéng duó dì攻城夺地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dòng tiān fú dì洞天福地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màn dì màn tiān漫地漫天漫:满。充满天地之间。形容数量极多,到处皆是。亦作“漫天漫地”。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
gài dì ér lái盖地而来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pū tiān gài dì扑天盖地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sǎo dì wú yú扫地无余同“扫地俱尽”。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笨秀才文》:“百王之敝,齐李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dì kuàng rén xī地旷人稀旷:空旷;稀:稀少。地方大,人烟稀少。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qiāng dì hū tiān抢地呼天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yǐ置之死地而后已置:放置。一定要害人致死才算完事。《上饶集中营·集中营生活散记》:“天哪!人快要死了,还时时提防他会开小差,难道真要‘置之死地而后已’吗?”
zuò dì zì huá坐地自划就地不动,自定范围。比喻固执一端,排斥其它。郭沫若《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视为陈腐观念,也是坐地自划。”
wú yòng wǔ zhī dì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rén shēng dì bù shú人生地不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张恨水《夜深沉》第33回:“我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坐在这屋子里,闷死了。”
rú lǚ píng dì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háo tiān hǎn dì嚎天喊地见“嚎天动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xiān tiān jiē dì掀天揭地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宋 辛斆《<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tiān gāo dì xià天高地下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dì jiǔ tiān cháng地久天长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常言时间很长;永远不变。(多指双方关系)。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màn tiān chè dì漫天彻地漫:满;彻:透。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风,漫天彻地。”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地下难寻形容极其稀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fǔ shí dì jiè俯拾地芥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dì jí mín pín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tiān chā dì bié天差地别形容差别很大,相差甚远。
mán tiān yuàn dì埋天怨地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lì dì jīn gāng立地金刚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4回:“马似掀天狮子,人如立地金刚。”
yì dì ér chǔ易地而处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三国 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jí dì jú tiān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fù dì jīn cái负地矜才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tiān cháng dì lǎo天长地老亦即天长地久。明·高濂《玉簪记·词媾》:“两情浓同下蓝桥,战兢兢欢娱较少,成就了凤友鸾交,休忘却天长地老!”
tiān bēng dì liè天崩地裂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yú mǐ zhī dì鱼米之地见“鱼米之乡”。元·柯丹邱《荆钗记·参相》:“江西是鱼米之地。”
píng dì dēng yún平地登云见“平地青云”。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hào tiān kòu dì号天扣地扣:同“叩”,敲击,撞击。向着天大声哭叫,将自己的头撞向地面。形容十分悲痛。《晋书·孝武帝纪》:“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
gē dì qiú hé割地求和割让土地,求得和平。《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