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kě jiàn yī bān可见一斑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清 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经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yī mǎ píng chuān一马平川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yī jiè bù qǔ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hùn zuò yī tán混作一谈见“混为一谈”。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中国近来每与柔术混作一谈,其实是两件事。”
yī gù zhī róng一顾之荣顾:看。指被有才学的人看一下就立即抬高了身价。
yī kǒng bù dá一孔不达一窍不通。
yā dǎo yī qiè压倒一切精神气度高高在上,把一切都比下去了。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一言既出,金玉不移移:改变。话说出了口,就是用黄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yī chéng yī lǚ一成一旅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
shā yī lì bǎi杀一砺百犹言杀一儆百。《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砺百,以清王化。”
yī xīn wéi gōng一心为公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yī chàng zhòng hé一唱众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yī huī ér jiù一挥而就就:成。笔一挥就写(画)成了。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tiān xià lǎo yā yī bān hēi天下老鸦一般黑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鲁迅《致孙伏园》:“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老鸦一般黑。”
yī yè zhī qiū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yī yán táng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fú yī dà páo浮一大瓟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瓟:同“匏”,匏瓜。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清·朱彝尊《黄征君寿序》:“目击其先公之大节,具书于国史,先生之心,足以自慰,于介寿日,宜浮一大瓟者也。”
fù zhū yī jù付诸一炬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一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一炬。”
yī jiàn qīng xīn一见倾心倾心:一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yī huì yī míng一晦一明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yī bān kuī bào一斑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jiǔ niú yī máo九牛一毛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yī bù niǔ zhòng一不扭众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qiān lǜ yī dé千虑一得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鸿鹄高飞,一举千里鸿鹄:天鹅。天鹅高高飞翔,一飞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
yíng yíng yī shuǐ盈盈一水比喻相隔不远。《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hé liǎng wéi yī合两为一亦作“合二为一”。合两者为一体。《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yī shé liǎng tóu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倡三叹《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yī zì bù shuǎng一字不爽爽:差错,失误。一个字也不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所责之事,皆系平日私语一字不爽。”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将功成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yī shí bàn shǎng一时半晌犹一时半刻。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yī lù shén qí一路神祇谓同伙的人。意含讥讽。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5回:“因指着应伯爵、谢希大说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fēng xíng yī shì风行一世谓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一世。”
yī sǐ yī shēng一死一生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jìn dǐng yī luán禁鼎一脔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明沈鲤《<张太岳集>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脔,尝者可以知其味已。”
yī yuán dà wǔ一元大武指古时祭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cāng hǎi yī lín沧海一鳞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一客不烦二主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2回:“一客不烦二主,你不接济他这一步儿,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hōng dòng yī shí哄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曾朴《孽海花》第32回:“从此芳名大震,哄动一时,窟号销金,城开不夜,说不尽的繁华热闹。”
jiǔ dǐng yī sī九鼎一丝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yī fēi chōng tiān一飞冲天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yī lì chéng dāng一力承当独自负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运用之妙,在于一心妙:巧妙;心:思考,灵活。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zì chéng yī jiā自成一家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一家”。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
yī míng bù shì一瞑不视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yī máo bù bá一毛不拔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yī zhì qián kūn一掷乾坤指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语出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tuán jié yī zhì团结一致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yī qīng rú shuǐ一清如水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yī chàng yī hé一倡一和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wú guān yī shēn qīng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宋 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yī jiā zhī yán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同“始终如一”。《周书·于谨传》:“故功臣之中,特见委信,始终若一,人臣间言。”
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百动不如一静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yī xiào zhì zhī一笑置之笑了一笑就放在旁边了;表示不当一回事。宋 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yǎ rán yī xiào哑然一笑哑然: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清·叶燮《原诗·内篇》:“穿窬邻人之物以为己有,即使尽窃其连城之璧,终是邻人之宝,不可为我家珍,而识者窥见其里,适供其哑然一笑而已。”
yī lín piàn jiǎ一鳞片甲见“一鳞半甲”。清·赵翼《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一鳞片甲乃幸存,其字其诗遂不朽。”
zhuān xīn yī zhì专心一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二者必取其一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yī cháng liǎng duǎn一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yī mìng guī yīn一命归阴指死亡。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yī xiè qiān lǐ一泻千里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yī hú zhī yè一狐之掖见“一狐之腋”。《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zhèn bì yī hū振臂一呼挥动手臂;大声号召。振:挥动。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shuō yī bù èr说一不二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yī bō yī píng一钵一瓶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jiāo yī shí bǎi教一识百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yī huáng liǎng shé一簧两舌比喻胡言乱语。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yī wù yī zhì一物一制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6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着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
yī sǎo ér guāng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
rén tóng yī shì仁同一视犹言一视同仁。《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yī jiàn shuāng diāo一箭双雕一支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北史 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一十八层地狱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yī xīn yī dé一心一德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yī shēn liǎng tóu一身两头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yī nuò wú cí一诺无辞一口答应,没有二话。清·张南庄《何典》第四回:“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辞,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yī niàn zhī cuò一念之错一个念头的差错。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守其在我,听其在天,是或一道,所怕者,磨易鳞,涅易淄,一念之错,终身之悔耳。”
tán huā yī xiàn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yī zhāng yī chí一张一弛张:紧张;拉紧弓弦;弛:松弛;放松弓弦。相传周文王和周武王处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样;有拉紧的时候;有放松的时候。用来比喻工作的紧松、生活的劳逸要合理安排;适当地调节。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yī jǔ liǎng shī一举两失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yī zì yī bǎn一字一板形容说话从容清楚。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gān tóu yī bù竿头一步比喻更进一步。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bù zhí yī qián不直一钱直:通“值”,价值。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
xiǎo cài yī dié小菜一碟指不值得大肆宣扬。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收拾共匪,那仅是小菜一碟、猴毛一撮。”
fù zhū yī xiào付诸一笑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会。同“付之一笑”。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六回:“仲英乃恍然大悟,付诸一笑,就在高椅上坐下,问雪香道:‘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来里,勿许到别场花去,阿是嗄?’”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shā yī jǐng bǎi杀一警百见“杀一儆百”。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yī shēng bù kēng一声不吭一句话也不说。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
yī jiā juàn shǔ一家眷属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清·康有为《广艺双楫·本汉》:“《孔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